新京报讯(记者柯锐)4月22日,在新京报主办的主题为“直面关税战,锻造经济韧性——2025新京智库春季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高培勇表示,当下宏观调控所需解决的问题至少是双重的九融配资,既有需求不足的“老”问题,也有预期偏弱的“新”问题,宏观调控要在病灶和病源两个层面同时着力,既着眼于治标,又着重于治本,标本兼治。
高培勇表示,以往经济运行当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多可归结于因社会总供求失衡而导致的经济波动,而当前我们面对的经济运行当中的困难和挑战,则相对复杂得多。
虽然同样表现为经济波动,虽然同样可以从中发现社会总供求失衡的身影九融配资,但顺藤摸瓜,透过经济波动和社会总供求失衡而深入到其本质,仔细比对之后,会发现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预期偏弱,故而当下宏观调控所需解决的问题便不那么单一了。
在高培勇看来,如果将有效需求不足视作病灶,那么其背后的深层病源则是预期偏弱,因预期偏弱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是当下宏观调控所需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之所在。“这意味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较之于以往在发生变化,这就是由社会总供求失衡引致的经济波动,延伸为由预期和信心变化所引致的经济波动。”
“预期偏弱往往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的源头。”高培勇解释,在很多情况下,表面上是需求问题,其背后隐含着预期问题。表面上是供给问题,其背后隐含着预期问题。表面上是消费问题、投资问题,其背后还是隐含着预期问题。故而,找准问题还需区别轻重缓急,将着力点、着重点放在校正预期偏弱上,从预期偏弱对需求和供给传导作用机理的揭示当中,加以观察和分析。
所以九融配资,高培勇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宏观调控所需解决的问题至少是双重的,既有需求不足的“老”问题,也有预期偏弱的“新”问题,所需解决的问题既然双重的,宏观调控就要在病灶和病源两个层面同时着力,既着眼于治标,又着重于治本,标本兼治。“否则的话,如果仅关注病灶,而漏了病源,则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赤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