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欧洲市场的重要性,众多中国车企都以出口欧洲为荣公牛配资,几乎每家都喜欢说自己的车在欧洲猛烈增长甚至倍增,不过随着上半年欧洲市场汽车销量排名数据出笼,国产汽车在欧洲的真相暴露了。
欧洲仍然是以燃油车为主,燃油车占比超过七成,电车占比仍然偏低,然而即使是仅拿电车销量排名,中国电车在欧洲市场的排名仍然不高。
中国在欧洲市场销量最高的电车品牌位居前十之后,同比增长速度近26%,增速挺高,但是并未达到让人震惊的程度吧?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曾有国产电车品牌曾进入欧洲市场前十名公牛配资,如今竟然没有一家国产电车品牌进入欧洲市场前十了,这真的是进步么?
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到,上半年在欧洲市场销量过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仅有两家,之后的销量可谓断崖式的差距,国产电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第二名的销量有2万多辆,而之后的第三名就只有6000多辆了。
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从6000辆到1000多辆的有六家,剩下的国产电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销量都低于千辆了,即使是销量达到6000多辆的平均每个月也才1000多辆,在欧洲市场影响力不大。
其他的国产电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只有几百辆公牛配资,平均下来每个月就只有几十辆了,这样的销量再排除他们在欧洲销售店的车展样板,还有几辆?
某些国产高端品牌以在欧洲市场卖出百辆豪车,给自己镀金,然而从数据可以看到上半年它在欧洲市场只有200多辆销量,这样的销量真能代表它在欧洲市场打开了局面?
此外媒体还揭露一些国产车企所谓发往欧洲市场的汽车,实际上仅是将欧洲港口作为中转站,他们的车辆最终销售目的地是非洲,在欧洲港口不过是过下水罢了,就如一些阳澄湖大闸蟹,在阳澄湖泡下水就说是阳澄湖大闸蟹了,然而它终究不是!
还有车企在欧洲市场举行汽车发布会,发布会上出现的面孔竟然大多数都是华人面孔,这样的发布会到底是给欧洲人看的,还是给国人看的?用发布会给自己堵上洋墨水,这样来给自己的品牌镀金?
相反,随着海外媒体的揭露,一些汽车企业将二手车卖到海外市场,经欧洲中转也摇身一变说是出口欧洲,而如此做的后果是导致海外质疑这些汽车的品质,质疑低价倾销,影响了中国汽车的整体利益,可谓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坏中国制造的名声。
海外市场竞争激烈,欧洲市场尤甚,特别是欧洲市场向来对知识产权管理严格,汽车的诸多技术都被欧洲车企、日本车企、美国车企盯着,如果没有真正自有专利,随时可能面临诉讼,靠口头技术领先优势在欧洲真的玩不转。
国产汽车走向海外市场需要靠实实在在的技术,靠实实在在的销量,如果总是如此糊弄,终究无法成为国际汽车品牌,而如今真正成为国际汽车品牌的几家中国汽车企业都是实实在在干实事的汽车企业,奇瑞连续十几年居于中国汽车出口之手,就是靠着在燃油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突破,汽车制造技术的积累,做出了符合海外市场需求的车!
赤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